走進位于敬安鎮的萬豐紡織有限公司生產車間,較直觀的感受就是工人很少,機器的運轉效率很高。無論是廠房的倉庫還是偌大的車間都干凈整潔、寬敞明亮,員工劉師傅正在有條不紊地看管著10臺機器。“之前單人只能看管兩三臺機器,新機器引進后,大大減少了人工支出,提高了工作效率。”說起企業的喜人變化,公司負責人吳慶民深有感觸地說:“這都得益于產業轉型升高等……”
由于引進了先進的紡紗和傳輸設備,采用自動化、機械化的流水線生產,在萬豐紡織的生產車間內,需要手工完成的地方并不多。在單排自動絡筒機前,吳慶民告訴記者,像這樣的全自動絡筒機,工人只需把上單道工序的產品拉過來,裝到機器上就行,單個工人能負責6臺絡筒機,而在過去,光單臺絡筒機就得4個人看著,工作量要多出不少。他告訴記者:“同樣的規模,過去生產萬錠棉紗需要工人120名,現在只需20人,不僅用工大大減少,用電量也降低不少,轉型升高等讓紡織業再現活力。”
偌大的車間干凈整潔,全自動的紡織機器正逐漸取代人力,整個生產車間里見不到幾個工人……這樣的場景如今在我縣紡織企業已司空見慣。近年來,我縣大力推動傳統紡織產業轉型升高等,不斷加大產業集聚、技術改造、裝備更新力度,延伸拉長紡織業產業鏈,積好構建紡織業發展新體系。
同樣是“另辟蹊徑”,徐州國華紡織有限公司把技改擴能、增強發展后勁作為發展目標,通過淘汰落后設備,擴建新廠房,增添新技術、新設備,促進了產品“量”與“質”的大幅提升。“技改擴能后,企業實現了能耗更低、產量更高、質量更好和用工更少。”經理張建說。
加大技術裝備投資力度,引進核心技術和高精尖裝備,推動紡織業向產業高端攀升……轉型升高等下的紡織業實現了華麗轉身,截至目前,我縣集聚了鵬翔紡織、華晟紡織等創新型紡織企業539家,規模以上企業257家,年產各種紗線60余萬噸,形成了以粘膠紗線為主,兼有棉紡、毛紡等初具紡織產業鏈雛形的工業體系,構建了環錠紡、氣流紡并存,普梳、精梳相結合的新格局,產品檔次不斷提升。
江陰金盟紡織有限公司專業生產經營:丙綸工業絲,丙綸高強絲,高強丙綸絲,機織土工布,模袋布,土工布;丙綸高強絲,高強丙綸工業長絲,工程纖維,機織高強工業長絲土工布,工程短纖維,丙綸高強絲。